离婚律师-浙江佑平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部

离婚律师-浙江佑平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部

首页 > 婚姻法律知识

父母逼婚?别妥协!法律明确:包办婚姻既伤感情又违法

发布时间:2025-10-18 09:15

父母逼婚?别妥协!法律明确:包办婚姻既伤感情又违法

“你要是不嫁,我就没你这个女儿!”“这门亲事是全家定的,由不得你不同意!” 生活中,不少人曾被父母以 “传统”“为你好” 为由逼迫结婚,却不知道这种 “包办婚姻” 早已触碰法律红线。从《民法典》到《刑法》,我国法律为 “婚姻自由” 筑起了坚实屏障,每个人都有权握住自己人生伴侣的选择权。

一、别以为 “逼婚” 是家事,法律早划了红线

很多人觉得 “父母包办婚姻是家庭内部的事,外人管不着”,但法律明确否定了这种想法。《民法典》第 1046 条直接规定:“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,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,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。” 这意味着,无论是父母以 “断绝关系” 施压,还是家族用 “彩礼” 要挟,只要违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,都属于违法行为。

更严重的是,若用暴力手段强迫结婚,还可能构成犯罪。曾经就有这样一起故事:某农村的女孩阿花抗拒父母包办的婚事,被父母锁在房间里殴打,甚至没收身份证阻止她外出。阿花趁机报警后,父母因触犯《刑法》中的 “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”,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6 个月。即便没有造成严重伤害,只要存在捆绑、禁闭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,就可能面临刑事处罚。

值得庆幸的是,被强迫结婚的人并非没有退路。法律规定,受胁迫方可以在结婚登记之日起 1 年内,向法院申请撤销婚姻。一旦撤销,这段婚姻就像 “从未存在过”,当事人的婚姻状态会恢复为 “未婚”,不会留下 “离异” 记录,这对后续婚恋生活至关重要。

二、认清包办 “套路”,三步教你维权

父母或家族包办婚姻时,常用四种 “套路” 让当事人妥协,学会破解方法才能保护自己。

最常见的是 “情感绑架”,比如用 “父母养你几十年”“不能丢家族脸面” 等话施压,甚至以断绝关系相威胁;其次是 “经济控制”,扣压身份证、户口本,或者威胁 “不结婚就停掉你的学费、生活费”;更极端的是 “暴力胁迫”,通过殴打、拘禁强迫同意婚事;还有 “舆论施压”,在村里散布当事人 “不听话” 的谣言,提前通知亲友办喜事,让当事人 “骑虎难下”。

遇到这些情况,不用慌,记住三步维权法:第一步是 “保留证据”,悄悄录下父母的威胁话语,拍下被锁房间的照片,找邻居帮忙作证,这些都是后续维权的关键;第二步是 “及时求助”,别独自承受,可联系当地妇联、村委会或派出所,云南的李女士就曾通过妇联介入,成功解除了父母包办的婚约;第三步是 “法律追责”,如果已经被迫登记结婚,要在恢复人身自由后 1 年内向法院申请撤销;如果遭遇暴力,可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,让施压者承担法律责任。

三、这些 “传统说法”,法律可不认

面对包办婚姻,很多人会被一些 “传统观念” 误导,其实这些说法在法律面前根本站不住脚。

比如 “父母包办是为子女好”,但法律不认可 “好心办坏事”。司法数据显示,包办婚姻的离婚率是自由恋爱婚姻的 3 倍,70% 的包办婚姻存在家庭暴力或情感冷漠问题。婚姻幸福与否,取决于当事人的感情基础,而非父母的判断。

还有人觉得 “收了彩礼就得结婚”,但彩礼本质是一种赠与,不能成为强迫结婚的筹码。就算收了彩礼,只要当事人不愿结婚,有权拒绝履行婚约,只需返还彩礼即可,不用承担其他责任。

更要纠正的是 “农村就该讲规矩,法律管不着” 的错误想法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,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。2024 年修订的《妇女权益保障法》特别强调,农村妇女的婚姻自主权受法律保护,任何以 “村规民约” 为由的干涉都是无效的。

四、婚姻自由,需要大家一起守护

保护婚姻自由,不只是个人的事,需要家庭、社会、法律共同发力。父母要转变观念,明白 “爱不是控制”,尊重子女的选择才是真正为他们好;学校可以将婚姻自由、性别平等纳入法治课程,让青少年早早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;社区可以设立 “婚姻自由维权岗”,媒体多曝光包办婚姻的危害,让更多人知道 “逼婚” 既伤感情又违法。

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,不该被 “父母之命” 绑架。当遇到包办婚姻的胁迫时,请记住:法律永远站在你这边。勇敢说 “不”,才能抓住属于自己的幸福 —— 毕竟,婚姻的钥匙,必须握在自己手中。

 

2025 © 离婚律师-浙江佑平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部 All rights reserved.
浙ICP备15040386号-7 法律咨询热线(微信):15988861036